您好,歡迎來到重慶城鄉網! |
發布時間: | 2024/11/13 17:55:00 | 人氣: | 151 |
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海龍村是在2001年的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海螺村與龍臺村合并而成。它位于重慶市主城西郊,幅員面積2.6平方公里,下轄16個合作社,擁有人口1.4萬,其中村民2561人。經過15年的發展,海龍村已成為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基礎較強、投資環境優良的城鄉統籌發展先行示范村。海龍村·海龍中小企業黨委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海龍村被評為重慶市“文明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央政治局委員、原重慶市委書記汪洋等多位領導到村視察,并給予充分肯定,確定海龍村為城鄉統籌發展的先進示范,作為典型全國推廣。海龍村黨的建設和共建共享的發展經驗也曾兩次受到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的批復,“海龍經驗”向全市推廣。
截至2015年底,海龍村共引進企業289家,經濟總產值達30億元,為國家創造稅收5000多萬。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1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2000元增長到2.3萬元,實現了集體資產的從無到有。近幾年,海龍村通過二次規劃,大力發展旅游業。走出了一條“全國名村聯盟,轉型鄉村旅游”的新路子。
主要做法與經驗
海龍村以農業起家,實施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積淀資源;以工業發家,借“退二進三”政策,建房出租、按股分紅;最終實現旅游旺家,環境優美、發展三產、共同富裕。
(一)突破定勢、大膽創新,開辟全市、全國首創。
海龍村于2008年斥資120萬元,編制完成重慶市第一個村級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并注冊“西部海龍”、“西部海龍人”商標,邁向品牌化發展。2015年打造占地500平方米的重慶市第一個村級廉政文化教育警示廳,共接待各單位、機關、社會團體3000余人次。為整合全國鄉村資源,發展鄉村經濟,建成總投資4億元、建筑面積達5300平方米的全國首個“中國村官研究生學員產業會館”,由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100名村官參與支持,匯聚眾多特色農產品及鄉村旅游資源,進行線下展示和銷售,線上正在打造面向全國的電商平臺,銷售百強名村的特色農產品。會館中的“中國村官課堂”還為西部農村基層干部搭建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新平臺。目前,村官會館中已經入駐有江蘇泰州董北村的鐵皮石斛產業和貴州的茅臺酒產業。成為我國抱團發展鄉村產業聯盟的新舉措。打造與川航、南航、國航公司合作的重慶西南豐餐飲管理公司,與中國村官會館直接對接,其所用食材均獲國家農業部的綠色認證,目前已輻射到重慶江北、廣東佛山等地。
(二)村域經濟與生態環境同向諧變,打造留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新產業。
以合理布局、科學種植的原則,秉承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路線,開發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打造1000畝以葡萄園、楊梅園、檸檬園為主題的綠色生態觀光果園;1公里長的登山步道;100畝大的江北山水庫等。環湖水道兩旁柳樹郁郁蔥蔥,具有濃郁的鄉村情調,還原了海龍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為渴望回歸自然的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三)低碳社區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打造綠色環保新農村。
作為全市首批唯一農村試點社區,海龍村將在綠色農房、低碳交通、垃圾處理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動社區低碳發展,引導居民在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踐行低碳理念。
(四)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實現村民變股民。
1、實施股份制運作,村民變股民
2003年,海龍村成立經濟發展中心,動員社會各界、合作社、村民參與入股,集資修建標準化廠房、商業門面、職工住宿等出租。合作社所占土地統一由村委會進行流轉,量差由合作社擁用,價差由村委會擁有,集體經濟由原始積累型向公司化資本運作型轉變。另一方面讓村民參與股份合作,在享有土地分紅的同時享受股金的收益,村民收入由單一的農業收入擴大到土地租賃、民房及門面出租、務工薪金、集體分紅、社會保障金等多元渠道,集體分紅等家庭財產性收入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占到收入的20%以上。集體經濟壯大后,每年年底高達45%的分紅比例,讓村民們充分品嘗到了經濟發展的勝利成果。
2010年,海龍村“二次創業”。成立重慶海龍土地整治有限公司,半月時間村民入股692萬元,現增資至1600萬元。此次入股覆蓋海龍村農業項目、商業門面、康居工程,使全體村民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股權。
這種“村委會+公司+股民”的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發展模式,通過多次分配和多種福利模式,拓寬了村民增加收入渠道,健全村民社會保障體系,使全體村民共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了村民收入水平、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建立多元分配格局,打破單一的農業收入格局,實施增收渠道多元化,基本形成以以土地流轉收入為基礎,工資性、經營性收入為主體,資本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為目標,福利補貼收入為補充的收費制度。加大“以工哺農、以農助工”的力度,對村民承包地給予高標準的流轉補償,形成穩定的土地收入;擴大工業生產和經營規模,吸納更多村民到企業就業,增加村民的工資收入;鼓勵村民自主創業,創造更多營業收入;通過企業改制,讓更多村民擁有股份收入。此外,海龍村還全面推行社會保障,統一辦理社會保險,建立了多元的福利保障。
2、強化農村財務規范管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從2003年起,實施陽光工程,嚴格財務審批、村務公開等制度,村委會、合作社、公司資金使用上,嚴格執行“七支筆”制度,大宗項目統一由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并逐筆逐月進行公示,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審計,海龍村是重慶市村務管理先進示范村。
3、抓好扶貧培訓,使精準扶貧落在實處。
積極響應中央關于2020年前全國農村脫貧號召,在海龍村成立了扶貧志愿者聯盟,中國人大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家華帶頭簽字,園區企業積極響應號召簽名加入。目前已與福建寧德下黨村、重慶云陽梨樹村開展對口幫扶,分別采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的方式對口扶貧。重慶市扶貧培訓基地落戶海龍!扎實開展扶貧培訓,共接待貧困村書記、主任約800余人次,“書記上黨課”,共同切磋、分享致富經驗。
4、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二次創業”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競博樓共有5層,里面有海龍村黨委、村民委辦公室、海龍土地整治有限公司、重慶建工八建辦公場所、家創物業、海龍廉政文化教育展示廳、西南豐餐飲公司、海龍村女子民兵管樂隊、農家書屋、重慶陸軍預備役后勤保障旅修理二營運輸連、重慶市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協會辦公平臺、九龍坡區教委督導辦事處等。競博樓是海龍村的綜合服務大樓,也是共建共享黨建、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
1144米長、44米寬的海龍大道讓外界的養分隨著這條大道滋養海龍村這片熱土。他的修建將直接把白彭路與海龍村的腹心地帶連接起來,盤活整個海龍村。作為海龍村的主干線,其余支線也會變得更加快捷。同樣,海龍大道的建成將極大的提升海龍大道兩側的土地價值。沿海龍大道兩側,初步規劃占地約40萬平方米的商業用房,包括商業、餐飲、娛樂、休閑、健身等,將極大滿足海龍村住戶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并輻射周邊人群。
“二次創業”期間,占地約200畝的康居示范小區拔地而起,總建筑面積約13萬平米,小區容積率為1.43,綠化面積覆蓋率達45%以上。小區中建有聯排別墅,并配套海興幼兒園、休閑廣場、運動場館、24小時便利店、醫療診所等基礎便民設施。集現代簡約風格為一體的原生態小區,共涉及住戶1512戶,擁有1038個地下停車位。海龍村村民從以院落為生活單元的居住方式,轉變為集中居住,邁出了農民變市民的第一步。
(五)、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深化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1、傳承弘志,發揚海龍精神。
一是海龍人的亮劍精神。一個真正的海龍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要有亮劍精神,敢于直面矛盾。面對困難要像獅子一樣剛強,化解矛盾要像狐貍一樣狡猾。敢于面對,是面對困難時的堅強,是面對困境時的臨危不亂,更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韌。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心態,更是一種強者的心態,其魄力讓敵人望而生畏,讓隊友充滿信心。
二是海龍人的上善若水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論是水的厚德載物,還是水的不爭之德,都在海龍人身上有著鮮明的體現。擁有水一般品格的海龍人,襟懷坦白、不爭名利,將個人的價值體現在默默的奉獻之中。
2、三次村訓的變遷,見證由亂到治、由治到富的轉變歷程。
海龍村村訓的三次變化過程體現了追求進步的海龍人緊抓時代脈搏的“精氣神”。第一次村訓:“村民不當刁民,干部不當雜皮”體現了合村初期,海龍村由亂到治的轉變過程。第二次村訓:“群眾是投資環境,干部是發展資源”圍繞海龍村的發展機遇,把“發展”作為干部群眾的頭等大事,體現了由治到富的轉變。第三次村訓:“做人要坦誠,做事要嚴謹,對老百姓要有良心,對共產黨要有忠心。”不僅說給老百姓,更是說給村干部聽的。只有在村民群眾、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達到群眾之間、干群之間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實現互利共贏。
3、豐富群眾文化活動載體,構筑村域文化,實現文化自信。
為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從精神層面縮小城鄉差距,村里組建起全國第一支農民女子管樂團,展現了當代農村婦女不一樣的風采面貌。自辦《海龍在前進》報紙及海龍黨建雜志,記錄、宣傳海龍村的發展歷程。農民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唐園結蒞臨農民日報社設在海龍村“基層黨建宣傳聯系點 編輯記者實踐基地”指導工作時,給予海龍村黨建工作首肯。除此之外,村里不斷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開闊視野。并陸續邀請知名專家到村授課,宣講村民自治。每屆換屆選舉完畢,組織軍訓,學習軍人雷厲風行、紀律嚴明的軍事化管理,改變海龍人的精神面貌。建有全市最好的農家書屋,7500余冊圖書上架,定期開放,解決村民看書難、借書難的問題。舉辦“千人宴”活動,邀請全村所有村民和企業代表集體吃年飯,共度佳節。每年重陽節邀請村里老人一起過節等。海龍村的人文底蘊越來越深,進而推動產業發展,全村呈現一片祥吉景象。
4、組建全國首支女子管樂隊。
2010年10月,海龍村創建全國唯一一支全部由農民婦女組成的女子管樂團。管樂團聘請重慶市音樂協會會長劉新擔任老師,2014年赴上海參加第六屆中國非職業優秀(交響)管樂藝術節并榮獲優秀展演獎。重慶陸軍預備役后勤保障旅先后兩次為女子管樂團的干部授銜,對女子管樂團實施軍事化管理,錘煉了軍人般的鋼鐵意志,展現了當代農村婦女不一樣的風采面貌。這是海龍村在物質文明足夠發達后,于精神文明建設上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的一次成功嘗試。
還沒有對此評論!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
電話: |